文雅MPS奖学金等你来拿!

2021-04-10
项目动态

业界专家、资深行动者

亲密的同辈共学社群

跨界资源聚集的终身学习平台

书院式全人教育

……


新时代的公益慈善正发生着巨变:从传统到现代,从只提供单一、具体的社会服务到力图解决复杂和系统性的社会问题。这就需要公益人从浮躁转向踏实,从只是埋头做事转向人文的深度反思。同时,公益慈善领域也吸引着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公众投入。或许您在组织内已耕耘多年,或许您长期投身于公益活动,对但在繁杂事务沉浮的间隙中,是否发现一个卓越的公益人除了专注业务,还需要做很多准备?


广博地学习人文和社科领域的知识,学会从人文和科学的视角来看待社会,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,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

深耕行业,理解行业全貌和行业内的专业理念,拓展自己的行业视野和资源

寻找到更多富有历史担当、社会关怀且温暖有趣的行业同行者和怀有同样志趣的伙伴……


以上您所期待的,都能在公益慈善领军人才研修班——MPS班找到!

 


图片

MPS意指公益匠人课程(Mastering)、人文慈善课程(Philosophy)以及社会科学课程(Social Science)。

  • 公益匠人课程 :在公益行业发展需要的基本功和核心能力,如公益慈善概论、非营利组织管理等。 

  • 人文慈善课程 :有助于开拓视野,修炼人格的知识,如公益慈善伦理、华人慈善史等。 

  • 社会科学课程 :能够帮助公益人更全面地认识社会,在思考问题时发现综合、全面、广阔的视角,如社区公益与社区发展、公益与社会等。


MPS班从这三个维度内容切入,想要培养这样的公益人:他们既有国际视野,又能扎根社区;既有战略思维,又具人文关怀。他们团结在一起,推动中国公益的进步。

自立立人是MPS班首要的价值观。MPS强调教育以立人为上。在传道授业之间,学人之间互为师与生,育人也育己。学人是教育的主体,整个教育以激发学人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重点。



图片

  • 全人教育 :精致小班,个人导师,因材施教,全面发展,建设师生共同体,强调多维度支持、长期陪伴和密切交流合作; 

  • 小微大学 :完整的学习空间,全方面沉浸式学习,线上与线下混合,课内和课外的多元活动,教室与田野的贯通,授课与研讨,读书与实践; 

  • 强调在地实践的行动研究 :强调社区,强调行动,让世界成为课堂,着力推动行动研究开展; 

  • 不仅仅是公益慈善 :人类学、社会学、历史学、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公益慈善实践的高度融合。




图片

MPS班组建了跨界且多元的师资团队,将邀请中国相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教授和业界名师授课、并适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、公益组织或基金会领导人、慈善家、企业家、政府官员、媒体精英等作为嘉宾讲师参与到项目中。让学员在深耕本行业的同时感受社会发展的趋势。

在行动研究中,每个学员配备一位总导师,一位个人导师。将在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行动研究。导师主要是资深慈善组织领导人、相关领域知名学者、(跨)行业专家。


往期部分授课/指导师资 ▼

(含核心课程、选修课程师资/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)

艾路明/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届会长、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兼职教授、博导

蔡禾/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

陈劲松/深圳世联行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、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发起人

陈玮/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、前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

陈行甲/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、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

顾远/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

胡小军/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

黄浩明/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

柯倩婷/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

李海/原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

理由/著名报告文学家、首届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、慈善企业家

梁晓燕/自然之友发起人

刘小钢/国际狮子会理事、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

罗海岳/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助理秘书长

吕植/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

丘仲辉/爱德基金会理事长、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

曲栋/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CEO、资深公益培训师

田犎/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

王意迦/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

项飙/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

徐永光/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、中国基金会论坛发起人之一

杨静/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、北京市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

袁同凯/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

张伯驹/自然之友总干事

张和清/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

周秋光/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

朱健刚/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

……



图片

MPS班遵循修、传、习、行四种教学手法,帮助有公益志趣的人实现整体发展

自修共读: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”。MPS班不仅仅是授课,而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学员培养自我学习、终身学习的习惯,提升学员的人文和社科的基本素养,培养体育精神和正念态度,促进学员身心和谐、自我觉察和自我实现

传道授业:通过打通M(公益匠人-管理)/P(人文慈善-慈善)/S(社会科学-社会)三个视角12门公益慈善相关核心课程,以及人文、美育、生命、科学与自然五个领域的选修课程,启迪智慧,培养更为包容、开放、全面的视野理解问题,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

在地研习:除了教室内的课程,学员还将参与现场研习,利用在场实践,促进学员深层次认知,从经验中习得能力

行动研究:MPS班强调“在行动中研究”。学员将在两位导师的支持下,针对亲身工作经历和行动中的某一有价值议题,做出行动反思,在反思中促进个人成长和指导未来实践



1621566456805197.png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

图片

图片1621566493839431.png图片1621566516876147.png图片图片




图片

学制18个月,不脱产方式学习,采用集中授课方式,每月安排1次集中授课,每次3-4天。

图片

学费为人民币58,000元

注:学费包含课程师资讲授费用、教材及学习资料费用、行动研究导师指导费用,不含外地研习费用。

项目获得深圳市文和至雅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,设立文雅MPS奖学金,为3-5名学员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。该奖学金将在同等优秀的前提下,优先支持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一线公益从业人员。

另,项目还将通过姿公益奖学金,为优秀的女性公益从业者酌情提供支持。

若申请人通过三轮考核,将根据考察和面试表现,综合评定奖学金。

文雅MPS奖学金由深圳市文和至雅公益基金会捐资支持,基金会与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在2021年共同发起。旨在专项支持深耕一线,深具领导力潜质和行业担当精神的优秀公益组织负责人或骨干成员,就读MPS公益慈善领军人才研修班。项目将通过书院公益慈善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,陪伴和助力优秀的公益慈善从业人员创新卓越成长。

丹姿公益奖学金由广东省丹姿慈善基金会捐资支持,基金会与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在2021年共同发起。旨在专项支持具有人文素养、社会情怀、极强行动力的优秀的女性公益行业从业者就读MPS公益慈善领军人才研修班。为公益慈善领域培育中坚力量和未来动力。



图片

研修班面向全国招生,实行小班精品教学,主要授课地区为广州市,拟招生30人。欢迎慈善领域从业人员、商界、媒体、教育、政府、法律等各界具有公益慈善理想和志趣的人士积极报读。


1.报考条件:

  1. 对公益慈善有浓厚的兴趣或有志于从事公益慈善事业,有3年以上公益慈善领域工作经验或参与经历,对公益慈善有一定了解;

  2. 在所在机构承担一定领导职能或是所在机构业务骨干;

  3. 原则上要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。


2.报名材料:

  1. 报名表1份;

  2. 个人陈述1份;

  3. 推荐信2封,需两名推荐人,学界业界均可,格式不限。

注:第1、2项材料请参考模板。


3.报名方式:

点击「下载表格」链接自行下载报名材料模板,发送材料至gzmps2016@163.com,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与报名人取得联系。

模板提取码:2021


4.申请流程:

图片


5.报名费:300元

申请人提交报名材料后将有专人联系申请人对接缴费事宜,缴费后方视为正式报名研修班。报名费一旦支付,将不予退还,烦请各位审慎考虑;

如申请人通过考察与面试,被录取为正式学员,报名费将直接抵扣学费。(如申请人获全额奖学金,报名费亦不予返还。)


6.报名截止时间:2021年7月31日(或视实际申请情况提前截止)

7.咨询邮箱:gzmps2016@163.com




诚挚感谢以下企业家对MPS公益慈善领军人才研修计划的慷慨资助,陪伴MPS班持续前行!

(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)

艾路明先生/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届会长、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兼职教授、博导

陈劲松先生、佟捷女士/深圳世联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

陈晓澜女士/广州市殷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

赖建雄先生/广州市流行美时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

理由先生/著名报告文学家、首届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、慈善企业家

刘小钢女士/国际狮子会理事、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

漆洪波先生/新地集团董事长、中城联盟第七任轮值主席

薛健先生/江苏文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

张华女士/广州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




主办单位

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

广州公益慈善书院




指导单位

广州市慈善会

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


战略支持

深圳市文和至雅公益基金会

广东省丹姿慈善基金会

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


学术支持

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